柳岁晏秦寒津小说故事开始秦寒津就在朝堂之上将自己与柳家柳岁晏的亲事给推掉了,柳家小姐与青梅竹马的秦寒津原本定下婚约,但在庆功宴上,秦寒津不顾颜面宣布退婚,辱柳家辱柳岁晏。柳家小姐决定调查此事,发现秦小将军并非真正的秦寒津,而是一名冒名顶替者。她决定与一位说书人合作,揭露真相。在探查过程中,她发现宫中几位人物可能与事件有关,决定前往宫中调查。
柳岁晏秦寒津小说精彩阅读:
不管怎样,我如今暂且只能信他,开始探查上一辈的事情。
京城最大的酒楼内,说书人洋洋洒洒讲着最近风头最盛的秦小将军与柳小姐。
我懒洋洋躺在贵妃椅上听着,眉心渐蹙,越听越不对劲,竟讲到秦寒津要娶那大齐公主了。
大齐便是此次的战败国,虽可能会与我国进行和亲此类表示友好,却怎么也轮不到秦寒津。
这书我不爱听,“秦寒津,你重新写本……”话还没说完,我突然想起什么,坐起身看着端坐在窗边的秦寒津。
真正的秦寒津从来不会这样坐,他只会与我一般懒洋洋的听书。
听到我不爱的情节时,他虽会说我要求甚多耳朵金贵,还是会拿起纸笔为我写一本我爱看的。
至今也有了七八本多。
算了,他不是秦寒津。
他也只是疑惑的看着我,见我不再说也没多问。
只是问起可否在家中问到什么消息。
“有是有,不过我觉着不是什么重要的。”
自退婚到如今已有一个多月,娘亲怕我伤心难过时常来宽慰我,我趁机问她以前的事,前几次她也只是摸摸我的头,温柔的对我笑,什么都不说。
后来见我问多了,只告诉我离宫中远一点,能不去就不去,离陛下远些。
看着并无头绪。
“你可有什么方向?”我问他,毕竟依他所言他是看过全书的,就算不清楚往事,也应该有些方向。
他沉默的思考一会儿后说:“应该与宫里的几位有关,有机会去宫中探探。”
“宫中可不是什么好地方,注意着点。”别让我的秦寒津被砍了头。
已过去三个多月,临近元宵佳节,可我们依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我不由得感到焦急,照这样下去不知要何年何月了。
正巧此时秦寒津那边传来消息,说是探得点眉目,约我元宵节时详谈。
元宵节当日我欢欢喜喜同父母吃了元宵便出门了。
爹娘今日要参加大齐使臣的接风宴,便没空管我,随我去。
我去找秦寒津时看见路边有卖冰糖葫芦的,便顺手买了一根。
待见到时,下意识将冰糖葫芦往他面前一递,两人都愣了愣。
又忘记了,我想。
准备将手收回来时,秦寒津却接住了。
而后半倚着,笑着看我,“既是给我的,收回去干嘛,连冰糖葫芦也要赖我的?”
我直直的盯着他,忽而眼前就已雾蒙蒙的一片了,泪珠接连不断滚过脸颊,我慌乱的擦着却一直擦不完。
秦寒津见我哭了,慌乱的站起来将我一把拥在怀里,“晏晏别哭,我在呢。”
他一直轻轻拍着我的背,抚慰着我,我哭了一会便止住了,敛了神情抬头看他。
还未问他怎么回事,他已俯身下来堵住我的话。
松开时,两个人都轻喘着气,秦寒津依旧紧紧抱着我,像是要把我揉进身体里一般。
被压得有点难受便推了推他,问他是什么情况。
“我与他商量今夜我来控制身体,毕竟,今夜是你的生辰。”他在一旁玩着我的头发,慵懒的说到。
“可有什么代价?”我转过去问他,毕竟如果可以秦寒津一定是时时想出来的。
可不需要他回答,他的脸色已变得格外苍白,冷汗一滴一滴的往下。
他只是虚弱的对我笑,“晏晏,别担心,看窗外。”
我转身看去,千百只孔明灯逐渐升上天空。
“晏晏平安喜乐。”
“晏晏万事顺遂。”
……
每一只上面都有祝福。
是秦寒津一只只亲自写的。
我转头看秦寒津,他强撑着对我说了生辰快乐后便晕过去了。
我在旁边守着,过了一会秦寒津醒过来,我看他神色淡漠如水,便轻轻叹口气。
“如今他是被压制的,拿到控制权极费心力,对身体有不小的损害。”
我点点头,正准备进入正题问他探得什么消息时,门被推开了。
是宫中的人。
我皱皱眉,那人看向我却是笑颜如花,“柳姑娘,杂家来宣圣旨了。”
“呦,秦小将军也在呢,不知你们这是……不过没关系,小将军一起听听吧。”
我与秦寒津对视一眼便跪下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谕,车骑大将军之女柳岁晏珺璟如晔,雯华若锦,惠质兰心,贤良淑德,堪为众女之首,特封岁时公主,于半月后出嫁齐国,系两国友谊。”
我浑身发冷,如同寒冬腊月却被扔进水中一般,我不知我是如何接的旨,我看见秦寒津也很震惊,他跟我说了些什么,我却什么都没听到。
为什么会如此突然?
我看着秦寒津,声音沙哑。“是这样吗?原书中的剧情是这样吗?”
他沉默后摇摇头。
“那是为什么啊?”没人能够回答我。
我忘了怎么回的府中,醒来时娘亲坐在我身边,愧疚的看着我。
“对不起晏晏,都是阿娘的错。”娘亲抱着我,声音哽咽的说。
我呆呆的看着她,愣了一会便猛地闭上眼又睁开。
现在不是悲伤难过的时候,我要打起精神。
“娘亲,昨夜是怎了,为何会突然赐封我为公主让我去和亲?”
我看着阿娘默默了,轻轻叹气,摸了摸我的脑袋。
“昨夜陛下吃多了酒,神智不清醒,趁我出来透气时跟了出来,强迫于我,后来你阿爹赶到,拉开了陛下说了些不敬的话,陛下回去后方下了那道旨,原定的是惠安公主的。”
阿娘说,原本她与爹爹及陛下年少时是很要好的朋友,陛下心悦于阿娘,可她和爹爹是两情相悦,这便有了隔阂,本来问题并不大,可陛下却存着谁都不要想的心思,派人掳走阿娘,若不是爹爹及时赶到,阿娘险些没了清白,这才把年少的交情都耗光了,后来又忌惮阿爹功高盖主,几次为难。
我想,所以这便是上一辈的事吗?简单粗暴却又异常荒唐,身为君主却如此作为,实在让人不屑。
正想着,爹爹便进来了。